2018年12月2日,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在2018年广药集团战略合作研讨会上说道:“改革开放40年,我们屹立行业发展潮流,形成了独有的广药速度、广药方案、广药创新、广药力量。”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与亲历者,李楚源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广药集团改革开放40年也是国企改革开放40年,国企有很多难啃的骨头,包括经营权、人事权、财权自主这些现在听起来很容易理解的制度,在改革开放初期并不容易,而广药集团旗下的白云山制药厂在当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不仅仅是广药集团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国企向前发展的第一步。 早在40多年前白云山制药厂就紧跟着改革创新的浪潮。1973年,广州市园林局属下的中草药制药车间停产歇业,白云山为解决下乡青年的工作,成立了白云山制药车间。早期创业本就艰辛,白云山药厂的创立则更为艰难,30万元的自筹资金、陈旧的及其、极少的有经验的员工等等都使创业变得无比困难,可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白云山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数据显示,1980年到2018年有望增长1000倍,且带动了全国的医药发展,使我国医药行业在改革初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全国医药总产值翻倍增长。广药集团经过40年的奋斗,有了现在让人眼红的成就,它的发展也是我国医药产业蓬勃壮大的缩影。 白云山药厂之所以可以取得现如今骄人的成绩,不仅仅在于它自身的艰苦奋斗以及管理者的高瞻远瞩,更在于它的敢于创新的精神。据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的回忆,改革开放初期白云山制药厂打破常规,独树一帜,再被所有企业不看好的时候,闯出来了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成为第一个吃到改革“螃蟹”的企业,这是不易的。 资料显示,白云山制药厂是紧追改革浪潮的。1976年管理者率先实现人财独立,1993年光荣的成为第一批上市国企,并与2013年完成整体上市,实现多地区资产重组。与其说改革给了广药集团发展,倒不如说白玉山制药厂给改革注入新活力。 改革是不易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更被视为“最难攻克的碉堡”。如何使国有企业发展更具有活力,并在市场中具有强大竞争力,国家在探索,国有企业也在探索,广药集团的掌舵者更在不断探索和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