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红人到网红的进阶,这一脱胎于亚文化的群体正在实现蜕变,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网络平台上引领流行文化的意见领袖,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一时间,“人人都想当网红”“人人都在寻找网红”的势头涌现。然而,在网红文化红红火火的背后,我们亦需要对这份热闹喧嚣保持适度的清醒。除了直观可见的所谓庸俗、低俗内容的传播之外,网红文化及传播中隐含的诸如“重其表、轻其里”的虚荣导向价值隐患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网络带来了网红,网红又带来了网红效应,而当下这种网红效应再也不只存在于网络,早已遍布我们身边的各个领域,网红景点、网红美食、网红文学、网红音乐…
网红一词,本身并无褒贬,但这些兴盛一时的网红效应却拥有大体一致的特征,颜值至上、猎奇心理、饥饿营销。如果说“快餐文化”的关注点在于其快速并不在意其消化程度,那网红文化相比较就是“加强版”,就只能说其更显浅薄了。 网红经济,是以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位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据称,淘宝销售前十的女装店铺,七家就有网红支撑。 与此同时,这类网红背靠广泛的粉丝影响力经营着一家家销售额过亿元的淘宝店,无形之中其所代表的名利价值也刺激了众多人的追捧和效仿。在这类淘宝网红的带动下,一种“以颜值为正义”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开始悄然流行。网红被资本趋之若鹜地推崇,漂亮的美妆图片导流的背后是一家家皇冠级淘宝店铺日进斗金的光辉销售业绩,在消费主义主导流行文化的时代,美貌在资本的操纵下成为“变现”利器。
网红,是通过在网络平台积聚起影响力而走红之人的代名词,是新媒介传播变革中的弄潮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受众猎奇、窥伺和观赏心理的兴奋点,精通个体IP的包装、经营和运作方法,从而在风起云涌的网络环境中聚拢相当程度的注意力资源。 其实,对于很多信奉张爱玲名言“成名要趁早”的青年人而言,与其绞尽脑汁打造自己的外形、名声,不如多花工夫在如何不让自己的能力拖了影响力的后腿,毕竟内外兼修才是正途,不可偏废其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应把握可以持续发展的项目,将其转化为终身的事业,而不是仅仅昙花一现,小丑一般供人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