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经过去一半了 不少职场人都感受到了焦虑 尤其是中年的职场人日子更难熬 很多人初入职场雄心勃勃,觉得自己35岁很大概率可能当高管拿高薪,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三十未立,在基层岗位上日复一日,父母渐渐年迈,幼儿嗷嗷待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当高管,拿高薪”和社会各届的优秀人物谈笑往来……这些固然能作为成功的标签,但能不能把得到了成功标签的结果等同于个人的能力呢?
第一,很多人表面的成功,是平台赋予的虚幻光环,而不是个人能力已经达到了离开平台还能保持高光的实际能力。 大企业大公司的高管,掌握价值巨大的财富、资源和渠道,也算是高得名副其实;小的创业公司,本来就是三五人搭伙出来拼世界,突然一夜暴富,这种高管,管是管了,可未必真的高到哪里去,小公司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第二,即使有实力坐上了大平台管理层的位置,也未必就百无一失。 大家可能对中兴42岁员工跳楼的事件还有印象,受不了中年被劝退的压力,纵身一跃,他其实也已经做到了中层的位置。 世界上哪有一劳永逸的名利可以一直吃到老呢,高管的位置更加不例外。 高管的头衔很虚,倒是无需刻意追求,但高薪对中年人来说,确实极具吸引力,也是社会对你能力的最实在的掌声。
我们80%的焦虑根源,是因为收入不够,家里老的小的开销比较大,一旦足以支付各项开支的稳定收入的问题解决了,中年危机的焦虑问题也就自然消散了。
创造多项收入来源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积极营造“睡后收入”做些小风险的理财,或者是稳健型的投资;也可以成为一个“斜杠中年”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自由撰稿人、设计师、社群营销创业等;当然也要学会节制消费欲望,真正地把钱花在刀刃上。
所以,不管你是继续上班还是想出来自己单干,人生的下半场赛场,才刚刚开始,加强学习,不断自我更新,把握趋势,选择了就努力奋斗,像华为掌门人任正非,谁能想到他40岁在国企被开除,揣着2万只身去深圳开始打拼,直到70岁高龄,有人在飞机上看到他还戴着眼镜阅读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