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诈骗110报案中心分析:互联网公司的线上营销还有救吗?
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新零售业务会是阿里这次财报的亮点,受到集团的重点推介与宣传。 但现在,由于最近一个月以来走入公众视野的新冠肺炎疫情,包括新零售在内的阿里诸多业务都在经受巨大考验。 没有任何公司和个人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包括接近六千亿美金市值的阿里巴巴。 那么,这一次阿里又将如何解开疫情难题呢? 提起03年的非典,相信大家都记忆犹新。一场横扫中国大陆的疫情在如今千亿的阿里“开花”。 很多人都说,是非典成就了阿里,如果没有大家的歇业在家,电商就无法倒逼式成长。 那么,为什么在03的非典中无数企业倒闭破产,而唯独阿里,即使在全员隔离的情况下依旧能冲出重围? 一个人在家工作,见不到同事的面,很多人都不适应。但这样的工作方式,早在03年的阿里便呈现过。 而如今,自2月3日阿里年后正式开工开始,因为疫情,10万多阿里人再次在家办公。 淘宝大学培训学院副院长刘国峰说,阿里人的心态都很淡定和坦然。 因为阿里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并积累了应对危机的经验和心理预期。 而阿里也将每年5月10日定为阿里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危机教育课。 刘国峰说,一方面是感恩社会和家属对阿里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 据刘国峰回忆,17年前,因为一个员工被诊断为非典,阿里整个杭州公司600多人,均被隔离。 当时,刘国峰27岁,是阿里B2B诚信通业务部的一名员工。 与2003年相比,现在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有了移动互联网,在线交易、办公的手段多了很多。 但在2003年,没有智能手机,刘国峰用的是小灵通,别人用的是西门子、诺基亚、康佳等手机,当时甚至还有部分人用的是传呼机。 没有光纤入户,电脑的普及率也很低,很多人家里没有电脑,上不了网。 更没有钉钉、微信等软件,阿里员工用的是自己做的贸易通,阿里旺旺的前身;还有雅虎通,现在没了。 在复盘阿里时,很多人认为,非典让阿里迎来了大发展。 但对此,阿里内部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马云曾多次表示,非典是挑战,不是机会。 在危机关头,你需要帮助别人,就像阿里当时全员被隔离的时候,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 非典期间,那么多企业做不成生意,对阿里来说,是伸出援手的时候,不是赚钱的时候。 现在,阿里有更大的能力,也做了更多。 现在,受疫情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难以开展经营活动,创业者对生存问题充满焦虑, 2月4日,已经是淘宝大学培训学院副院长的刘国峰在接受猎云网独家专访中提出与马云一样的观点: 单靠一个非典,无法成就任何一家企业。 非典只是阿里发展中的一个过程,一个挑战。能战胜它,也是因为阿里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第一 在隔离之前,公司的行政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都已经做好了所有的预案,包括一类预案,二类预案,出事了也临危不乱。 第二 从2001年开始,阿里就梳理出最核心、最不能丢的东西——目标、使命和价值观。 当时阿里的员工考核分为业绩和价值观,各占50%的份额。 是否认同阿里公司的使命感和价值观,纳入到考核里面,而且是一票否决制。 价值观一致,真正碰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大家就可以众志成城。 企业文化、价值观对企业起到多大的作用,在顺境当中,不一定可以看出来,尤其是对初创型的企业来说。 在逆境当中,真的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非典隔离期间,阿里员工没有选择质疑公司或者是质疑社会,而是选择从容的应对, 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是阿里之前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认同建设,对员工心态起到了稳定器作用。 第三 非典期间大家不能出门,客观上对网络贸易有促进作用。 淘宝5月10日刚刚做出来,那个时候不是阿里最主要的业务。 做B2B业务,以前的习惯,必须要面对面,是通过线下的方式,但商家不敢出门了,怎么找买方和卖方的信息? 那个时候生产没有停,工厂都正常开工,商场也正常营业,就是出差有风险,大家不愿意出差。 大家在意的就是怎么在线找到商业机会,在线找到更多的客户,可以加速他们的订单。 阿里刚好在平台上面,提供了客户所需要的商业机会。 刘国峰说,阿里的发展,没有侥幸,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没有非典,2003年,阿里的业务也会大幅往上涨。 确实,阿里人靠自己的阿里精神熬过了2003,那么在如今的疫情困境中,阿里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对于纯线上业务,维持服务器正常运转不宕机,提供更加便捷的工具产品就够了。 但实体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业务则要艰难得多。 一个令人拍手叫绝的解决案例来自阿里旗下的自营业务盒马鲜生。 盒马在春节期间连续推出政策,吸收云海肴等多家餐饮连锁企业的员工临时在盒马就业, 并将在今年持续扩张招聘30000名新员工。 根植于线下的餐饮服务行业受此次疫情影响最大,店面无法开门,财务没有进项, 但员工如果不失业,空领工资则会导致企业最终倒闭。 以西贝为代表的连锁餐饮、服务企业在疫情爆发以来陆续公开表示,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账面资金只够维持数月。 人们虽然都不下馆子了,但也总得吃饭。 于是,城市里的生鲜电商、买菜业务得到明显增长,需求端井喷,即便配送运力保持正常也不够。 所以,急缺运力的盒马吸纳了这些社会闲置人力资源。 继餐饮行业数家企业与盒马达成“共享员工”合作后, 盒马方面称,酒店、影院、百货、商场乃至出租、汽车租赁等服务行业也陆续参与了这种新型企业互助。 这种互助给餐饮服务行业减轻了巨大的人工成本负担,也能在非常时期补充盒马自己的服务能力,实现双赢。 这就是市场看不见的手。 在盒马之后,苏宁、京东、叮咚买菜陆续跟进,但在过去两年给阿里造成不小麻烦的拼多多则在这一轮行业互助里遗憾失声。 比起阿里、京东,拼多多是一家更为纯粹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建制的业务具有线下业态。 尽管拼多多对于制造业、农业的介入越来越深,但其对物流的掌控能力只有高速增长的订单, 而京东有自己的队伍,阿里则入股了行业大半的快递公司。 另一方面,拼多多一直宣传的是用需求改造供应链端的理念, 而特殊时期某些品类需求井喷、另一些品类则受到抑制,生产与消费的平衡被扰乱, 这种情况可能会干扰到成长中的C2M模式。 如果这种局面持续过久,用户可能会逐渐转向其它在履约能力上更有优势的自营电商平台。 自建物流的自营电商日常背负着庞大的仓储成本,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就会转化为优势。 两项同样来自于阿里的应对措施,得到的反馈截然不同。 淘宝天猫不停地调整平台政策: 一方面想要商家尽快发货履约; 一方面也要保证消费者及时收到商品,以免损害消费者的平台体验,进而降低长期需求; 但自营业务盒马则能够保持营业,在运力不足时也可以紧急灵活调整。 目前,尚没有定论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会持续到何时,即便按乐观估计也会持续到今年四月。 也就是说,整个一季度,中国经济都会被笼罩在疫情阴影之下。 阿里也难以确切评估这一影响会到怎样的程度。 “从总体的影响来说,我们预计3月季度的收入增长会受到负面影响,增长率会有所放缓。 不排除它是一个较大幅的放缓,现在还无法得知,因为才是2月中旬。”武卫说道。 毫无疑问,今天的阿里已经远不是17年前非典时期的阿里。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许多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中坚力量,在国际上代表了新的中国形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阿里和其它许多公司都在履行社会责任,捐赠、补贴、援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然而,在非常时期,能维持对消费者的服务要比补贴和援助更能增加消费者的信赖。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的使命,现在就是检验我们使命坚持的时刻。” 作为现在阿里的掌舵者,张勇要像17年前的马云一样带领阿里渡过这次疫情,他的挑战并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