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付支付相关人士表示,ETC用户将有1亿辆车的增量市场,各大巨头对于ETC的争夺还在中途。 中付支付相关人士认为,ETC支付场景兼具高频应用、客群价值高、交通支付重要场景、客户粘性高等特点。作为金融机构最为看重的账户而言,ETC客户的价值有目共睹,绑定ETC支付后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这个客群的账户,实现对其进行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交叉销售,比如消费信贷、信用卡、理财、保险、贷款,甚至包括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等等高价值业务。 中付支付相关人士指出,传统银行有账户优势,客群庞大,但是要把客群转化成ETC客户,还需要相当不小的工作要做。而第三方支付巨头们的优势则是便捷和流量,更为重要的还有技术优势,他们的客户跟传统银行的客户大多是重叠,大家血拼的是服务、消费体验和收费等。 中付支付相关人士称,除了ETC,无感支付在停车收费中已经普及了,无感支付最大的好处是既不需要额外安装硬件,也不需要办卡。只需要接入支付宝、微信等或者其他的相关应用,绑定自己的车牌号、驾照和行驶证,高速收费就如同停车收费一样便利。 中付支付相关人士分析,当然无感支付之所以在高速收费中目前还没有被普遍采用,主要是还是一些技术难题没有攻克,比如当用户车辆被其他人套牌时,由于只有车牌而没有ETC设备,套牌者就很容易得手。 中付支付相关人士表示,另外,尽管无感支付有硬件成本低的优势,但硬件成本低带来的弊端就是识别率和识别距离的不足。相比etc系统的5.8g的短程通讯拥有十几米的检测距离,无感支付采用的摄像头有效识别距离仅有不到10米。比如,停车支付目前的无感支付就会出现很多无法识别的情况,司机不得不退回去几米重新识别,这当然就会造成拥堵的麻烦。另外,基于摄像头的牌照识别和车体特征识别的无感支付肯定不如基于通讯识别的ETC更加精准,而且也更容易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有时候就会认错车。 在中付支付相关人士看来,以上技术问题,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解决,目前血拼ETC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可能很快发现又“扑了个空”,原来真正的风景在别处。 |